之江实验室出了一位“绘画大师” 《富春山居图》都能帮着修复

2019-12-05

2019-12-04 17:07:12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2月4日讯

(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新蓝网记者 朱惠子)元代画家黄公望留下了一幅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但画卷辗转700余年,卷中有几处缺失,一直是书画爱好者心头之痛。近日,之江实验室推出的AI画家“墨染”,或许可以填补这中国山水画历史上的这类遗憾。

1

红框内为“墨染”修复的《富春山居图》残缺部分

AI大画家 50毫秒创作山水画

之江实验室里,最近多了一位神秘“画家”,名叫“墨染”,仅用50毫秒就可创作一幅山水国画长卷。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之江实验室,见到了这位“画家”,以及“墨染”的团队研究骨干何永兴。“准确的说“墨染”是一套人工智能系统,只要从两位不同画家的作品中,各截出同等比例大小的图形,告诉“墨染”,你想要这样风格的山水画,“墨染”就能在50毫秒内按照要求完成一幅中国山水画。

2

只见何永兴打开系统,挑选了两幅画,再简单的用线条勾勒了一下山体轮廓,非常迅速的就得到了一幅由“墨染”创作的,带有色彩的中国山水画卷,而且风格与选择的两幅画颇有相似之处。

细细观察,墨染创作的山水画水墨淋漓、泼洒自如、墨色浓淡层次恰当,就是一幅标准的中国山水画卷。按照这样的逻辑,分别将《剩山图》与《无用师卷》的截图输进系统,“墨染”就能填补出画面中的空白了。

历时近1年 “喂”了200多万幅山水画

“墨染”如何能做到“胸中有丘壑 下笔如有神”的?何永兴解释。一个人如果要画一幅中国山水画可能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勾勒、皴擦、染;那对于“墨染”来说,就是笔触的学习。从去年10月开始,团队就一直让“墨染”识别高精度中国山水画真迹翻拍图像,前后一共识别了200多万幅。这也就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中的“喂数据”。一边喂,“墨染”还要一边输出自己的模仿笔触,团队成员再告诉“墨染”哪些模仿是好的,应该保留下来,哪些是不合适的,需要摒弃。渐渐的,“墨染”就从一位“山水画小白”成长为了一位笔触可以以假乱真的“大师”。

3

“墨染”创作的水墨画

古人完成一幅山水画后还喜欢题字,这一习惯“墨染”也学了个十成十。何永兴告诉记者,同样是通过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墨染”可以学习各种字体与字效,通过拆解字体的结构特征与效果特征,将画中所题文字转化成作者想要的风格。

4

红框内是“墨染”写的书法

现在的“墨染”已经成为了一位“绘画大师”, “喂”它山水画,就可以画山水,“喂”它人像画,就可以画人像,或者给张照片,想要转换成水墨或者油画的笔触,也可以在毫秒内做到。

5

“墨染”创作的人像油画

“墨染”还能应用于艺术教育

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算法与平台研究中心创意智能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孙凌云告诉本端记者,除了在书画文物的修复中发挥作用,“墨染”还可以在艺术教育领域发挥作用。“研发墨染的初心,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基于中国文化艺术的数字内容创新。墨染的深度学习体系,可以帮助非专业人士以多元的方式参与书画创作,拉近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同时孙凌云也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修复残画目前是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数据不同,修复的结果也会不同。“人工智能并不能百分之百地还原残画,但能提供多样的修复方案作为参考。未来,书画文物修复一定是人机协同的,专家的经验加上人工智能的分析,才能更进一步还原遗失的传统文化。”

为什么要把这个系统叫“墨染”?何永兴解释说,这个名字是团队集体决定的,因为画画时一滴墨滴在纸上漾出的效果有些像染色的效果。看,这就是科技与艺术相遇时的浪漫了。

 

原文链接:

https://newsapp.cztv.com/article/index.jsp?c=6149443&play=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