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课程《Introduction to design科技设计基础》成功结课

2016-10-20

(文:刘浩源)

2016年7月, 浙大国际设计研究院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联合举办的以海外教师为主导的全英文原文课程《Introduction to design(科技设计基础)》在浙大开课。该课程由在SUTD高级讲师Mohan Rajesh Elara 博士主讲,并由国际设计研究院张东亮教授与江浩老师担任课程的中方责任教师。

该课程是一门非常强调动手的实践类课程,实行精英化小班教学,还吸引了多名海外留学生参加(分别来自墨西哥、秘鲁、苏里南等国)。同学们通过自由组合成为四个小组,并在三周的课程时间里通过多元的授课方式进行了设计体验与实践。

在课程设置上,Mohan老师主要是从设计实践和小组合作角度引导同学们自主的学习,并体验一个完整的设计项目过程,通过一个接一个循序渐进的小组作业来让同学们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在课程的第一天,Mohan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自由分组和小组破冰活动,并在实践中学习到了设计团队组建以及管理的相关知识。

课程并没有直接切入设计实践环节,而是先从对设计的理解,即对好的设计产品的鉴赏与评价入手,介绍了灵感导向和问题导向设计的两种不同的设计驱动方法。本次课程主要围绕后者,及以问题为出发点的设计。Mohan老师让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以不同的范围尺度为前提(如校园,城市,世界)来大量的列举问题。

同学们大多选择了校园里的问题,因为对校园里问题同学们有亲身体验与更深的了解,也因为这些问题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所以更有解决的热情。问题定位后,四个小组的项目分别是:

1.专注于用更好的方法灭蚊的Moskiller小组

2.希望改进目前减速带带来速度骤减颠簸不适体验的No Bump小组

3.为丢伞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的Green bagger小组

4.为校园内长途行走带来更好体验的Happy Road小组。

在最初的问题定位和几次组内讨论出了几种初步解决方法后,各小组按照设计思维导图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数据可视化进行解决方法评估修正与决定。之后是设计内容的解释性视频制作与解决方法的进一步完善。而在课程的最后三天时间里,同学们按照确定的方案制作了功能性设计原型(prototype)并设计制作了海报来进行阐释说明。在这整个过程中,Mohan老师与国际设计研究院的老师们一直悉心的给予指导并鼓励大家通过展示与互评进行方案改进,课程时间主要被划分成理论知识学习,设计实践,展示与交流三个部分。

在课程的最后一天,举行了课程成果展示会,浙大国际设计研究院以及浙大相关设计专业的各位老师获邀作为嘉宾评审出席。四个课程小组用演示视频,展示海报,功能性原型等作为辅助来向各位出席老师清晰地阐释了自己的设计。在提问与给出建议后,老师们都对同学们的成果给出了高度肯定,最终大家在展示的会议室外合影,为这次原味课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