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设计研究|PATE模型

2025-08-26

手势交互作为一种自然交互方式,已成为智能系统的重要入口,但其人因理论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手势识别算法、硬件性能或界面技术,忽视“人在交互中的角色”,缺乏整合用户—动作—系统—环境多维因素的分析框架。
为此,团队提出了PATE模型(Person-Action-Target-Environment),从情境意识(Situation Awareness)视角,建构手势交互中的认知结构与行为逻辑,为以人为本的交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为验证和拓展PATE的适用性,团队系统回顾了近30年相关文献,按PRISMA标准筛选出197篇高质量论文,发现该领域研究历经从功能导向、性能导向到体验导向的演进,并根据内容归纳为九大主题,与PATE四要素对应。
基于PATE,团队首次系统提出手势交互的四大体验维度:主观感受(Subjective feeling)、易用性(Ease of use)、效率(Efficiency)、容忍度(Tolerance degree),并总结出40个关键影响因素,涵盖用户特征、动作复杂度、设备类型与物理或社会环境等多维变量,为手势系统优化与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
image002
基于PATE模型的手势交互测量指标体系
.
image003-
PATE模型涉及的手势交互影响因素
.

PATE模型推动手势交互从“技术驱动”转向“人因驱动”,为构建更加自然、智能、可持续的人机交互系统奠定基础。
.
.
项目成果:
项目成果于2025年7月发表在国际人因工程领域权威期刊《Human Factors》。研究团队:浙江大学、广东OPPO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等;陈晓皎、张嘉懿、赵苑秀、陈启、陈泊霖、徐楠、金恩童、沈毅、田雨、沈模卫与高在峰。本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航空科学基金资助。
.
论文原文链接:
Xiaojiao Chen*, Jiayi Zhang*, Yuanxiu Zhao*, Qi Chen*, Bolin Chen, Nan Xu, Entong Jin, Yi Shen, Yu Tian, Mowei Shen#, and Zaifeng Gao#. 2025. PATE Model: A 30-Year Review and Analysis of Gestural Interaction Research. Human Factors.
https://doi.org/10.1177/00187208251359299
(*为共同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